• banner1
  • banner2
  • banner3
  • banner4
加大开放力度 促更多“引进来、走出去”项目落地
发布时间:2020-11-05 15:41:53 发布单位:广州日报 阅读次数:-

  

  薛安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十条经验 4

  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习近平

  统筹:全媒体编辑中心王晨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庆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专家访谈

  薛安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但长期以来引进外资金额持续高于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直到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才超过引进外资,首次成为资本净流出国。之后,“走出去”和“引进来”基本保持平衡状态。虽然是引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但是整体上还大而不强。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中国的“走出去”和“引进来”都到了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

  近年来,全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上升,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们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总体看弊大于利,但我们要善于迎难而上,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

  外部环境变化对“引进来”和“走出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冲击、挑战。一是外部需求持续低迷的挑战。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活动收缩,总需求减少,国外企业经营压力大,不利于我国的“引进来”;同时,在国外需求不稳定、不确定条件下,国内企业也不敢轻易“走出去”。二是全球产业链收缩的挑战。以“美国优先”为代表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上升,产业安全的重要性超过了产业效率,不少国家开始采取以我为主的战略,呼吁产业链回归,高端产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产业向发达国家周边及其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国转移。中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并购成功的难度加大。

  当然,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发展的压力就有改革的动力,外部环境变化将加速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近几年,我国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新增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立海南自贸港、设立科创板并探索注册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进来”和“走出去”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划重点:有发展的压力就有改革的动力,外部环境变化将加速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未来,我们仍要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继续坚持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首先,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既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又要根据中国实践有取有舍地进行改革,寻求开放中的最大公约数。既要持续降低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削减负面清单长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又要广交朋友,深化合作,防止陷入被孤立的境地。其次,要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发展格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入手,进一步打破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限制,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高效有序发展。再次,要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美国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治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现有规则,而是要在当前体系中发挥更大效应,争取更多话语权。一方面,要继续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体系,推动WTO改革。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与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地区和国家贸易、投资规则的对接,尽快签署中欧投资协定、中欧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等。最后,要高质量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要做实经贸合作,尽快形成多赢发展局面。

  划重点:未来,我们仍要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继续坚持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当前,外部环境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甚至有声音提出中国企业不适合对外投资,因此更加要清醒地认识到“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由大变强,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首先,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有限,仅仅依靠自身禀赋根本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更不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通过“走出去”配置全球资源。其次,我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通过对外投资向先进要素学习,继续发挥后发优势是迈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路径之一。再次,从本土化向全球化发展是跨国公司成长的基本规律,企业不应该因为怕竞争、怕风险就不敢“走出去”,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困难、从量变走向质变。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毗邻港澳的沿海地区开始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进一步探索扩大开放,全面推动深化改革的天然土壤。当前,到了其再次发挥引领改革开放的重要时刻。对外,要紧密对接国际标准,在人员流动、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大开放力度,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更多“引进来”和“走出去”项目落地。对内,要善于创新、勇于突破,持续深化制度改革,下大力气破除限制大湾区内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充分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与创新力,形成强劲活跃的经济增长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