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5799639727/2025-00063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5-03-17
名称: 擘画空港经济区发展新蓝图,加速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开放枢纽”跃升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1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擘画空港经济区发展新蓝图,加速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开放枢纽”跃升

发布日期:2025-03-18  浏览次数:-

  《广州空港经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3月2日获广州市政府批复。为贯彻落实批复精神,全面系统学习《规划》内容,3月14日上午,广州空港委在空港中心5楼报告厅举办《广州空港经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宣讲会,同时在委607会议室和委属国企设立5个分会场,委领导,各局室、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约400人参加了宣讲会。

  宣讲会上,张勇市管一级调研员宣读了市政府关于《规划》的批复文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霍子文详细讲解了《规划》编制历程、具体内容、亮点及特色,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冯志坚作总结讲话。会议强调,该《规划》是广州空港经济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加快实现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会议指出,全委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擘画的战略蓝图上来。要坚持规划引领,紧紧围绕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和核心功能,把《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大干快上,抓紧谋划产业和项目,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切实做好资源要素空间保障,加快规划建设国际商务合作区。

图片1.png

  《规划》是空港经济区历史上第一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贯彻落实了广州市“6+4”的城市性质及核心功能,明确提出空港经济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北部增长极重要承载区”的发展定位,要发挥好“国际商务合作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空港体制创新试验区、生态智慧现代空港区”等核心功能,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成为链接全球的开放枢纽、向空而强的产业高地、世界商都的交往中心。

图片2.png

  协同开放,打造向全球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

  随着科技创新活动加速向内湾聚集,标准化生产制造业环节向湾区外围圈层外迁,内湾创新-外围智造的双层结构逐渐形成。广州空港经济区位于环湾联动走廊的顶端,将成为引领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中枢。

  《规划》提出积极融入北部增长极和环湾联动走廊,打造3条产业发展轴,以北部“花都大道产业发展轴”对接花都、佛山万亿级广佛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南部“空铁大道产业发展轴”对接知识城、东部中心以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以中部“空港大道产业发展轴”对接广州中心城区会议会展、文旅消费等临空服务产业。

  空间提质,塑造港产城融合的航空都会区

  《规划》提出“南客、北货、西城、东绿、中流”布局思路,推动机场内、外功能区协同联动发展,围绕航空枢纽核与流溪河国际文旅带,建设临空商务区、航空物流和金融区、航空维修制造区、临空高端制造区、产城融合区、生态文旅区等六大片区,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

图片3.png

  强化第五立面风貌管控,塑造空中俯瞰的大地景观和枢纽门户形象。提升人居空间品质,构建“1+3+8”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规划1处城市级公共服务主中心,结合轨道站点设置3处地区级公共服务次中心和8处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一河,十涌”蓝绿开敞空间体系,加强河涌沿线滨水绿地建设。

图片4.png

广州空港医疗中心

  产业赋能,重塑空港引领型的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

  落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4+3+4”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做强四大战略核心航空产业(航空货运物流、航空维修、低空经济、航空服务保障),做大三大临空科创智造产业(航空研发制造、民航科技创新、临空高新制造),做优四大枢纽平台服务产业(临空总部经济、临空会展商贸、跨境电商及数字贸易、文旅商新消费),重塑引领型临空产业链群。

图片5.png

飞机维修与客改货基地

图片6.png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图片7.png

广州空港博览中心

  枢纽联合,构建高效通达的空铁海陆枢纽集群

  以建设全球“最便捷”“最舒服”的机场为发展目标,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构筑高通达广覆盖航空网络,强化机场内外便捷交通联系。构建区域快速交通网络,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以空铁联运为牵引,实施机场、广州北站、广州国际港三港联动,强化多式联运,规划形成“6-5-6-1”的区域轨道网络,包括6条高速铁路、5条城际铁路、6条地铁、1条预留磁悬浮。强化区域路网支撑,形成“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体系,构建“物流双环”区域货运网络,串联区域大型物流枢纽,支撑空港供应链综合枢纽建设。

图片8.png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广州国际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