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春伊始,广东、广州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相继召开“新春第一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奋进号角,汇聚拼搏之力,彰显了南粤大地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2月8日,广州空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圆桌会暨2025新机遇发布会召开,正式发布空港2025年高质量发展八大新机遇,与会嘉宾和企业家代表围绕如何把握新机遇,做大做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展开了深入探讨,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2025年,我们将聚焦主责主业,按照将空港经济区打造成南方枢纽、北部增长极核心承载区的目标,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动空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广州空港委党组书记、主任杨颜泽表示。
▍底气十足:这里活力焕发,全国领先
勇挑重担,广州空港委底气十足。
从珠江溯源北眺,广州空港经济区地处南方枢纽、北部增长极的核心,产业基础扎实,现代临空产业初具规模。航空维修、物流与供应链、时尚消费品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当前,广州空港经济区对标“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临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与低空经济、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物流与供应链、时尚消费品、会展、旅游休闲等六大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回首2024年,广州空港经济区火力全开:航空维修业完成产值59.88亿元,同比增长23.5%;物流与供应链业完成营业收入605.50亿元,同比增长30.2%;时尚消费品业完成产值73.53亿元,同比增长17.8%……
回首2024年,广州空港经济区热潮涌动:全国首个“安检+清关”双前置城市货站获批,跨境电商带电货物实现“国货国运”。《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广州临空经济发展总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前三,2024年首次超越北京首都机场位列全国第二,并在枢纽带动和体制机制创新指数上均排名全国第一。
当前,广州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关键时期,广州空港经济区凭借数个全国首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二的数据,充分表明广州空港委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为广州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平台承载大发展。截至目前,临空经济示范区总部产业园已引入330余家临空产业企业,引进了中航材智慧机场业务总部、蕴盛航空产业基地、航润技术大湾区航空资产管理和维修总部、阿里健康生态药企发展项目等重点项目。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落户扎根广州空港经济区。
“我们要牢牢抓住拼经济这条主线,对标对表国际一流、国内先进,奋力改革创新,协力提升航空枢纽能级,并按照将空港经济区打造为南方枢纽、北部增长极核心承载区的目标,主动衔接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完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重点抓好六大产业发展,持续抓好大项目、大企业投资,建设白云机场国际商务合作区,促进白云机场综保区提级赋能,牵头推动我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广州空港博览中心发挥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心用情服务好企业,全面提升空港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北部增长极向空而强,加快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开放枢纽”跃升。”杨颜泽说道。
▍活力迸发:这里得天独厚,环境一流
勇挑重担,广州空港委活力迸发。
联通内外,跨越山海。交通,历来是区域发展的命脉所在。日均超1000架飞机起降,旅客吞吐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这就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到2025年,白云国际机场将成全球最大的单体机场,到2035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1.2亿人次。离机场半径20公里范围内,广州北站、白云站、广州国际港等铁路枢纽站点星罗棋布,是粤港澳大湾区空铁客货枢纽最为集聚的区域,每天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地不断转换,把广州空港经济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条件得天独厚。
目前,广州空港委稳步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截至2024年年底,枢纽范围内重点推进建设项目共计69项,已完成投资368.97亿元。依托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集聚了顺丰速运、圆通、中远、中外运等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广州为中心、涵盖亚洲、辐射欧美的国际货运网络。
园区内,一辆辆厢式货车进进出出;车间内,现代化设备高速运转……走进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作为国内跨境电商业务模式最丰富、最灵活的区域,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通过探索新兴业态发展和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措施,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保税维修、飞机租赁、保税药品进出口等新兴业务加快发展,综保区进出口总额由2020年的223.7亿元增长到2024年超400亿元,年均增长21.3%。
▍信心满怀:这里创新驱动,前景无限
勇挑重担,广州空港委敢闯敢试。
会上,广州空港委正式发布空港2025年高质量发展八大新机遇,欢迎广大企业家选择空港经济区,入驻空港经济区。
一是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加速发展。将加快白云机场三期东西区货站、联邦快递华南操作中心等设施建设,协同提升通关效率,以实施《广州市促进航空运输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版)》为抓手,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跃升,促进“流量”变成“增量”。
二是国家级战略平台多重叠加。空港区叠加了临空经济示范区、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功能平台,且已纳入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正加快推进南方枢纽、北部增长极建设,枢纽高地、开放高地加速提质。
三是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亿元,安排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22个,年度投资计划44.98亿元,争取建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63个。协调推进广河高铁等11条高铁、城际轨道等项目,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广州空港博览中心年底前新建成4个展馆,新增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
四是临空产业集聚发展迎来契机。依托广州飞机维修公司、新科宇航等龙头企业,做强航空制造维修业。推动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机场货站等增资扩产。加快打造蕴盛航空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及周边配套项目,发展临空先进制造业。依托广州空港博览中心,全年举办不少于20场次展会活动。
五是机场综保区发展全面提质增效。将发挥《广州白云机场综保区重点产业扶持政策(试行)》政策引导作用,强化生物医药、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融资租赁等重点产业导入,扩大保税业务进出口值,提高围网面积开发率,提升出口跨境电商仓储能力。
六是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赋予新动能。将贯彻落实《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推动成立市低空飞行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开展低空空域分类和航线划设,编制市W类空域优化方案,规划30条实用、特色、精品航线,推动邮政便民政务、珠江空中夜游、医学检测样本配送等8条航线常态化运营;加快推动广州A类飞行服务站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市“1+5+100”低空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我市低空飞行起降网络;争取“国字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获批。
七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将利用海关实验室入驻综保区契机,推动空港药品专窗常态化运行,实现口岸药监、海关监管服务前移。落实与民航中南管理局、南航集团、省机场集团等七方战略合作协议,协同强化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
八是国有企业平台注入新动能。发挥“管委会+公司”机制优势,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升园区运营、产业投资和基础建设效益,服务推动区内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