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州空港委将牢牢抓住拼经济这个主线,对标对表国际一流、国内先进,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开放枢纽”跃升,为广州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望2024
(一)枢纽能级攀升迈上新台阶
1.航空运输创历史新高。
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636.93万人次,同比增长20.9%,再次迈入“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级俱乐部”。
白云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238.25万吨,同比增长17.3%。
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增速19.8%,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速21.1%。
2.政策补贴范围更加精准。
落实《广州市促进航空运输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及补充措施,印发实施新版政策。
全年累计兑现市航线补贴政策资金6682万元和民航发展资金1302万元。
推动新增、恢复及加密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60条、货运航线13条。
3.国际枢纽盛会成功举办。
举办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广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等航空盛。
推动多方签署《共同推进广州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4.航空“朋友圈”不断扩大。
开通广州—贝尔格莱德航线,实现多条客运航线零的突破。
航线网络覆盖全球251个航点,连接100个目的。
拥有超80家国内外航司常态运营,每周往返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约1500 架次。
(二)临空经济发展激活新动能
1.经济运行逆势增长。
广州临空经济发展总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前三。
机场综保区进出口总额440.4亿元,同比增长46.4%。
机场口岸进出口总额3854亿元,同比增长8.6%。
2.临空产业集聚发展。
新签约项目15个,投资总额160.05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29.18亿元。
推动GAMECO与商飞C909飞机维修达成合作协议。
航空维修业完成产值59.88亿元,同比增长23.5%。
完成45架波音飞机、22架空客飞机、2架商飞ARJ客改货。
广州空港博览中心累计举办专业展会和活动10场、参展人数超7万人。
3.低空经济开局起步。
初步完成市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总体架构搭建和功能模块开发。
推进低空空域分类和航线划设,摸清我市空域资源底数,市600米以下可用空域资源丰富。
全市已审批空域 28个、航线39条,摸查空域需求60个、航线需求28条。
完成广州CBD“天德广场—广州塔”eVTOL首次飞行验证。
实现白云机场FBO至香港直升机跨境航线首飞。
梳理全市起降设施建设需求共计589个,其中已建成38个。
推动广州第一个跑道型通用机场、枢纽型起降场等设施选址。
(三)综保区建设再造新优势
1.保税业态逐步丰富。
南航贸易、中远海运、中航油等龙头企业已进驻。
落地花都铨球汽车变速箱保税维修项目。
全国首创跨境电商“9610+1210+退货”合包出口及退货业务模式。
建成广州市、广州海关AEO培育实训基地。
2.设施建设扩容增效。
牵头打造全国首个“安检+清关”双前置物流货站。
海关总署批复同意机场综保区三期验收合格。
机场综保区仓储面积增加至39.3万平方米。
3.通关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货物报关单通过“单一窗口”申报覆盖率达100%
进口药品口岸通关实现“零等待”,吸引16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业务。
在国内机场率先实现跨境电商带电货物“国货国运”。
(四)港产城融合展现新面貌。
1.完成高水平规划编制。
编制完成广州空港经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战略规划、交通规划。
印发实施《广州市“四港”联运发展规划》。
2.机场三期建设再迎新进展。
东四、西四指廊投运。
第四跑道成功试飞。
T3航站楼全面封顶。
交通中心综合体项目顺利实现采光顶钢结构全面封顶。
3.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63个广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8.68亿元。
29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2.97亿元,完成率106.6%。
12个市航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22亿元。
4.配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推进39个财政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集富路(飞粤大道-花联路)等3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花东安置区一期等4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
配合推进空港经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
中山大学仁济医院于12月启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10月动工。
推进智慧空港建设,初步形成国际航空枢纽人流、物流的数字化雏形。
(五)干事创业氛围勃发新气象
1.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化政务服务“云窗口”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理。
布设“政务晓屋”服务终端,上线市场监管、税务、规划等“云”服务事项共404个,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联动办理。
在官微上线“有呼必应”功能,及时响应企业诉求。
2.统筹发展和安全。
编制“6张工作清单”,明晰工作边界和责任分工。
完善监管企业“一本账”,做到分级分类管控。
协同属地建立应急处突联动机制。
3.发挥党建引领抓好自身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效。
奋进2025
(一)强化规划引领
1.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谋划航空物流和金融区、航空维修制造区、临空商务区、临空高端制造区、产城整合区、生态文旅区等六大片区连片发展。强化第五立面规划管控,划定航站区、广州空港博览中心、总部经济园等重要景观节点。
2.优化临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广州市临空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航空与低空经济、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时尚消费品、物流与供应链、会展、旅游休闲等六大产业。
3.提升综合交通规划。强化空铁联运、多式联运,制定精细化的交通提升方案,提出“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解决方案。
(二)强化白云机场全方位门户复合型枢纽功能
1.加快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白云机场全年航空指标重回单体机场第一,配合机场三期建设,推动T3航站楼年底建成通航。加快白云机场三期东西区货站、联邦快递华南操作中心等设施建设,争取到2025年底建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63个。
2.强化洲际连接和全球辐射能力。实施《广州市促进航空运输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版)》,支持新开及加密与“一带一路”、RCEP成员国家的航线,拓展欧洲、北美航点。协同争取民航局支持,持续推进航权开放和空域扩容。
3.复制推广“安检+清关”双前置城市货站。推动首个“安检+清关”双前置货站常态化运营,会同机场和南航在南沙、黄埔、珠海、东莞、佛山等地设立城市货站。
4.争取带电、化妆品等安检制度优化。建立航空货物白名单,简化安检要求,力争拓展带电产品、含酒精化妆品等危险品检测机构认证名单。
(三)加大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其中,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22个,年度投资44.98亿元。
2.建设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计划推进9条共16公里道路建设。协调支持加快推进广河高铁等11个高铁、城际轨道项目规划建设,推进广花、芳白、广佛东环等3条城际项目按计划建成通车;推进惠肇高速、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等11个高快速路建设;推进白云六线、方华公路等跨区骨干道路规划建设,加大对空港大道、新花大道、机场二高T2连接线等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四)开展精准招商引资
1.联合枢纽“龙头”做强航空产业链。开展产业链招商,2025年力争新签约及落户项目18个。加强与南航集团、省机场集团协作,对接产业规划、梳理航空产业图谱及企业清单,开展靶向招商。
2.推动临空先进制造业聚集成势。会同白云区加快新型储能基地建设,引入一批国内外优质新型储能企业落户。
3.招引会展商贸及临空总部企业。用好第二届航空维修展、民航装备展等临空专业展会流量,吸引参展商在空港落户发展,招引1-2家会展产业链企业落户空港。招引一批临空指向型总部企业投资建设总部。
(五)做大做强临空产业
1.做强航空制造维修业。依托GAMECO、新科宇航等龙头企业,巩固提升基础航线维修、机体大修与改装、部附件维修等优势业务,支持企业发展飞机零部件制造业务。
2.巩固航空物流产业优势。推动机场综保区华南生物医药制品分拨中心项目、航空跨境产业园项目(航材分拨中心)等物流仓储项目投产运营。服务推动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南航物流公司、省机场集团物流公司、顺丰华南航空枢纽(广州)、圆通速递华南总部基地等一批龙头企业增资扩产。
3.培育壮大会展经济。依托已建成的2个展馆,全年力争举办20场次展会活动。壮大第二届航空维修展、民航装备展等专业展会,培育会展经济新极。加快推进空港博览中心建设,2025年底新建成4个展馆,新增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
4.推动临空关联型产业集聚。依托南航国际、天合国际,推动飞机租赁业务发展。依托白云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完善通航产业链。支持航食企业业务拓展。
(六)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
1.建设白云机场国际商务合作区。高标准建设白云机场国际商务合作区,在机场南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新国门客厅。
2.推动机场综保区绩效提升。对应绩效评估细则,制订绩效提升2类5项22条工作任务清单。扩大保税业务进出口值,提高封闭围网面积开发率,提升出口跨境电商仓储能力。
(七)推动广州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广州A类飞行服务站。完善市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功能开发,推动成立市低空飞行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建立运营管理制度机制,为我市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2.健全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推进我市“1+5+100”低空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构建我市低空飞行起降网络。出台《广州市垂直起降设施场址选择及建设技术指引》,完成广州首个跑道型通用机场可行性分析及项目立项。
3.开展空域分类和航线划设。编制广州市域内W类空域优化方案。绘制第一阶段低空目视航线图。
4.争取“国字号”低空专项试验区获批。对照中国民航局综合论证办法,争取我市首个“国字号”低空专项试验区获批。
(八)优化营商环境
1.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出台促进广州白云机场空港口岸通关便利的若干措施。推动空港药品专窗常态化运行,实现口岸药监、海关监管服务前移。争取进一步优化带电货物、化妆品等空运安检政策。继续推进空港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和“单一窗口”应用。
2.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争取市的支持,在市域范围内分期推进空港经济区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实现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开发。
3.强化政策资金要素保障。多渠道争取政策性资金。积极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专项债,同步谋划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
4.强化政策供给。推动促进航空维修制造及培训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场综保区重点产业扶持等政策储备和供给。
(九)深化国企改革
1.加大投融资力度。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支持和鼓励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货站、新兴产业孵化器等项目,为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和支撑。
(十)统筹发展与安全
1.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为空港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