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两岸高楼林立、美景如画
今年以来,广州明确提出并扎实推进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100条改革任务,瞄准建立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
今年1—4月,全市新设企业11.8万户,同比增长5.47%。其中全市新设民营企业11.03万户,稳居全省第一,总量达202.03万户,占企业总量超过九成;新设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2354户,总量突破4万户。
从就业到增收,从入学到就医,从住房托幼养老到慈善救助帮扶,广州在民生的每一个细节上都下足了功夫,让人民群众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幸福的气息。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大潮奔涌,改革又到了新的历史关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定,吹响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锚定走在前列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秋日的广州,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州正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不断提振“二次创业、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以排头兵的使命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中最为绚烂的城市篇章。
改革再提速
珠江大潮奔涌,改革气象万千。
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座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的国际大都市。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时指出,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
进入新时代,广州坚持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正在加力提速推进。一份份改革方案的出台问世,一项项创新举措的先行先试,就是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中最动人的韵脚,也是广州一路走来,成为今日广州的关键所在。
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盘大棋的“棋眼”。广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南沙开发开放之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跃升”。
在刚刚过去的7月,广州市将包括“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房地产开发企业二级资质核定”等31项市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南沙区实施。这一简政放权的举措,不仅是将《南沙方案》推向更深层次的实践,更是进一步扩展南沙区经济社会管理职能,落实《南沙条例》中关于“能放则放”原则的具体体现。
从推行“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到打造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全球溯源中心,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从《南沙方案》到《南沙条例》,再到《南沙意见》,广州南沙,按下了改革的“快速键”!
南沙只是广州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改革,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壮举,而是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征程。这种延续性的战略定力,在广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中展现得尤为生动。
营商环境改革始终是广州改革工作的“头号工程”。自2018年起,广州刀刃向内、大刀阔斧,营商环境改革从1.0版本迭代至6.0版本,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出新出彩。在全国率先打造市政公用服务“六联办”,使企业办事时间压缩了75%;产业项目带方案出让的申请材料缩减近50%,办证时间最高提速83.3%,实现了项目“拿地即开工”……一系列企业获得感强、满意度高的好经验好做法,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展现出蓬勃生机。
今年以来,广州全力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中继续跑出“加速度”、“卷”出新高度,将目标细化为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科学家友好型”的营商环境,明确提出并扎实推进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100条改革任务,瞄准建立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
改革是一种勇气,闯关夺隘,啃硬骨头;更是一种智慧,审时度势,破旧立新。
6月底,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广州招商体制迎来重大变革。设立项目“首谈制”、成立广州产业招商中心、全面实施招商站点建设……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打破资源、线索分散,各区、各行业各自为战的招商壁垒,形成全市一体化招商的新格局,推动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共同发展。福布斯中国集团总裁张清琏认为,广州在招商引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上走在全国前列。
依靠改革,广州锻长板,补短板;凭借改革,广州破藩篱,解难题。当前,一系列辨识度高、实用性强、企业群众有感有获的广州改革经验,不断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信、开放的广州。
改革未有穷期,奋进不息于时。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道路上,广州铁定了心、铆足了劲,奋力奔跑、一往无前。
动能再提升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广州素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屡开风气之先,从第一个取消粮票、率先价格闯关到现在创下近百个“全国第一”。特别是近年来,广州持续深化机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南沙方案、广州期货交易所、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南沙放宽市场准入15条等一批重大政策、改革举措、开放平台相继落地,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引擎,要通过深化改革清障除弊、开路架桥,不断建立健全与之适应的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今年以来,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品质、创品牌,持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一组数据感知广州经济脉动。今年上半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势稳定,实现增加值增长9.8%,其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7.5%和10.7%。新动能加快培育成长,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产业增长15.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快速产出,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液晶显示屏产量分别增长45.9%、88.3%、84.2%、1.1倍和1.8倍。
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亿万经营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改革成效怎么样,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用“脚”来投票。
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市新设企业11.8万户,同比增长5.47%。其中全市新设民营企业11.03万户,稳居全省第一,总量达202.03万户,占企业总量超过九成;新设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2354户,总量突破4万户。看好广州、选择广州、“重仓”广州:企业纷纷用行动按下“投票键”。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需求在哪里,改革就跟进到哪里。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把科技创新的“最大变量”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增量”;启动建设纵贯南北100公里的活力创新轴,打造“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成为全国唯一集众多国家级科技平台于一体的城市;建设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广州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生态”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城市支持全面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百强科技集群显示,“广州—深圳—香港”科技集群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二位,广州在全球创新版图“第一方阵”地位更加稳固。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奋进在“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广州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刀阔斧、激荡人心,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成色更足。
民生再提质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经济的蓬勃脉动,更关乎民生的温暖底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
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水平、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蕴含着深厚的民生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响亮的口号,更折射出改革便民、惠民、利民的温度,宣示着鲜明的价值取向——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市民。
“盼望多时的新屋钥匙终于到手了,置办一些家具,我们一家很快就能住进去。”今年9月,沥滘城中村改造一期首批复建安置房正式交楼,村民卫女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与此同时,花都区集群街的街坊们,看着自主筹资、自拆自建的新楼顺利封顶,同样期待着今年年底住进新房,开启幸福生活。
安居、宜居,不仅是沥滘和集群街街坊们的期盼,更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心愿。在广州,这样的心愿并不遥远。336个老旧小区陆续开工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超过1万套保障性住房正在筹建中,为更多家庭提供温暖的港湾。这一切,都是城市对民生承诺的兑现。
如果说家给了市民心灵的港湾,那么就业,就是人生梦想启航的船。
“我看到了很多不错的岗位,面试感受也很不错,希望能多参加类似的招聘会,顺利找到工作。”在7月的一场招聘会上,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陈希龙向销售工程师一岗投递了简历,期待着开启职业生涯。
近年来,广州频频登上全国最热门的人口流入城市榜单,雄厚的经济规模、齐备的产业结构,丰富的就业机会,都是吸引人才“用脚投票”的原因。
今年,广州的招聘会不曾停歇,为每一个渴望翱翔的心灵铺设着起飞的跑道。截至7月20日,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153场次,参会企业1.06万家次,提供招聘岗位26.81万个,服务求职者18.29万人次;上半年,广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6.2万人,同比增长6.7%,新增人数居全省首位。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广州对每一个追梦人的深情告白——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问一位广州街坊,他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或许是新增的7万个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拥有一个幸福童年;或许是覆盖全市村居的颐康中心(站)、长者饭堂,让银发一族安享晚年;或许是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救助与帮扶;或许是树木葱茏,碧水绕城,坐拥白云山、珠江水、伶仃洋的美丽宜居城市;又或许仅仅是晨光中的“一盅两件”,黄昏时分享的一杯清茶,孩子在公园里无忧无虑地欢笑……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更是每一个市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幸福感的提升。从就业到增收,从入学到就医,从住房托幼养老到慈善救助帮扶,广州在民生的每一个细节上都下足了功夫,让人民群众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幸福的气息。这是一座城市对民生的深情承诺和不懈追求的回响,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体现。
时间是一种充满魔力的尺度,不仅因为它是忠实的见证者,更因它是伟大的书写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不断奋进,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昂扬奋发的广州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